
醫院文化
網站首頁 |
|
杏林先鋒第三期
發布時間:2019-05-24 來源:未知 閱讀量:0
杏林先鋒|“我和中醫院有個約定”——共產黨員、腦病科主任李暉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求含靈之苦…勿避險希、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
——唐代醫學家孫思邈著有《大醫精誠》
中醫院有相當一部分醫生都是來自外地,他們離開自己的家鄉,在他鄉為了醫療事業竭誠奉獻,可冥冥之中,他鄉早已變故鄉。杏林先鋒第三期為你講述中醫院共產黨員、腦病科主任李暉。
李暉1989年考入河南醫科大學(現鄭州大學醫學院),工作幾年后前往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讀研深造,2010年的一次偶然機會,與中醫院結下了緣,從此職業生涯和中醫院緊密相連。古有諸葛亮“三顧茅廬”,今有李暉“三顧中醫院”。一年間,李暉三顧中醫院,他也因此改變了一生的軌跡,然而這兩個故事的劇情卻是不盡相同,讓我們一起來走近中醫院共產黨員、腦病科主任李暉,一探他與中醫院的“前世今生”。
機緣巧合 一顧中醫院
2010年秋,中醫院負責人及人事科外出到昆明醫學院“招兵買馬”,李暉室友正好有他的簡歷,便隨手幫他投了一份,結果沒想到的是當時中醫院領導一眼便相中還在讀研究生的李暉,抱著看熱鬧的心態李暉去到了人才引進現場,那一次李暉并沒有在意,因為他覺得自己的專業與中醫院沒什么聯系,可中醫院知道,這就是他們在找的人,中醫院需要這樣的人才。之后便拿出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讓李暉來中醫院看看,機票食宿中醫院全包了,那時的李暉年輕好玩,想到有機會去南方游一游也不錯,抱著好奇的心態李暉來到遂寧。
那一次,他在遂寧待了一周,對遂寧,他的初印象有兩方面:一是從小在北方生活的他,感受到了不一樣的風土人情,感受到了這座南方城市的柔情;二是他感覺遂寧未來在醫療事業上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慎重考慮 二顧中醫院
2011年春,李暉再次來到中醫院,這一次的到來與上一次的目的截然不同了,在他回去后的日子,中醫院的領導們會打電話關心他的情況,他也時不時會想起這座南方小城,他開始對這件事變得上心。當中醫院領導再次打電話邀請他來遂寧時,他一口答應了,收拾好行囊就 “飛”了過來,重慶機場內,依然是熟悉的身影來接機,這些細節他很動容,很感激中醫院對自己的看重,在重慶到遂寧的一路上,李暉比較沉默,因為這一次他來的目的已經很明確了,他想要成為中醫院的一員。
在了解中醫院的過程中,他也慎重的和遂寧的其他醫院做了對比分析,靜下心來思考了市中醫院邀請他成立腦病科的建議,以及腦病科未來的發展。
做下決定 三顧中醫院
研究生畢業前夕,李暉第三次來到中醫院,那時的他已經把自己當作了中醫院的一份子,中醫院選拔了兩名醫護人員,他要帶領他們去他所在的研究生學院進修專業知識,為以后組建科室做準備。2011年7月13日,他永遠都不會忘記這一天,這一天他正式來中醫院就職,這一天也是中醫院腦病科劃時代的一天。
作為中醫院第一位腦病科研究生主任李暉說:“我是見證者,見證了中醫院腦病科的慢慢壯大,剛來的時候,人力物力資源都非常有限,我來的第一個月有只4臺開顱手術,第二個月7臺,后面慢慢的一個月也能達到幾十臺。現在的中醫院腦病科已經在地市級的同等醫院里數一數二,還加入了四川省溶栓地圖,能做到這個的全省沒幾個。”
在中醫院的這7年里,李暉還完成了一件有意義的事——加入中國共產黨。他說:“來中醫院前,把太多的經歷放在了學術上,來到中醫院后,被醫院大家庭向組織看齊的氛圍所感染,于是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既然別上了黨徽,就要以黨的紀律要求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我時刻都在提醒自己做一名合格黨員。”
個人簡介:
李暉,碩士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腦血管病與脊髓脊柱。副主任醫師,遂寧市中醫院腦病中心主任,從事神經內外科臨床科研教學25年,獨立完成各種神經外科手術3千余臺。遂寧市醫學會神經外科專委會副主任委員,遂寧市醫學會心身醫學專委會委員,四川省中醫藥學會腦病專委會常委,四川省老年醫學會腦病專委會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脊髓脊柱專業委員會全國青年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