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傳動態
網站首頁 |
|
記者體驗遂寧市中醫院優質服務側記
發布時間:2015-09-30 來源:遂寧日報 閱讀量:0
有一種服務叫“竭盡全力”
有一種付出叫“無怨無悔”
——記者體驗遂寧市中醫院優質服務側記
又是一個沒有休息日的周末,太陽快落山了,行人們手提著菜籃,紛紛往家趕……但在遂寧市中醫院三個院區,醫護人員卻還在緊張的忙碌著。沒有人抱怨,沒有人偷懶,大家不約而同地踐行著一個承諾——“病人就是親人,病人就是家人”。
是的,“視病人如親人,待病人如客人”這個口號,是中醫院“掌舵者”李道丕為核心的領導班子早在2012年就創新提出的服務理念。隨即,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相繼出臺,將中醫院打造成了像家一樣溫馨的港灣。醫院先后收獲了“中國最具公信力三甲醫院”、 全國“三好一滿意”醫院、“四川省老百姓最滿意醫院”等沉甸甸的榮譽。榮譽的背后,并不是一蹴而就,在提出這個口號至今長達三年的時間里,醫院究竟做了哪些實實在在的努力?近日,本報記者以患者的身份數次走進遂寧市中醫院,親身體驗醫院“ 視病人如親人,待病人如客人”的優質服務。
關鍵詞:熱情
鏡頭一:一進醫院大門便開始享受貴賓式服務
8月21日,記者走進遂寧市中醫院和平路院區門診大廳,一眼就能看到標志非常清楚的導醫臺,數名護士迎來送往,為家屬和患者指示導診,忙得不亦樂乎。
記者佯裝成患者,在醫院門診大廳隨意走動,東瞧瞧西看看,導醫看到了,急忙跑過來,詢問記者是不是需要幫助,并熱情的陪同記者掛號、看專家、繳費。如此零距離的溫馨服務,讓記者心中涌起一陣暖流。隨后,記者向這名叫蔣東芝的導醫了解到,除了為病人提供咨詢、導醫等幫助外,醫院還陸續推出了一系列人性化的服務舉措。如建立健康自助監測點(為病人提供測血壓、量體重等服務)、為殘疾病友開通無障礙通道、為年老體弱病人提供“四有服務”(看病有人引、檢查有人陪、配藥有人拿、住院有人送)、為重癥病人提供平車輪椅接送、新購置了中國建設銀行自動存取款機等等。
關鍵詞:無悔
鏡頭二:八旬老中醫每天仍然堅持上門診
“五十多年了,從青春年少到滿頭銀絲,她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中醫院。如今,80歲的她,仍然堅持上門診。”在遂寧市中醫院老院長李恒明的專家門診室外,一名年輕護士望著被患者包圍的李恒明忙碌的身影,感嘆歲月的流逝。
從年齡上看,李恒明理應退休很久,但她放不下自己的患者,依然堅持上專家門診,在臨床一線為患者服務。記者在門口默默看了她很久,患者來了一波又一波,近半個小時,李恒明一直在說話,卻沒有時間喝一口水。記者透過門縫,斷斷續續的聽到她的咳嗽聲,看到她不再挺拔的腰身,頓覺得眼睛酸酸的,淚水不自覺的流下來。一名患者忍不住問她,“李醫生,您真是辛苦啊,何必呢!”李恒明接過話柄,有些不好意思:“其實,不止是我,中醫院每一個人都放棄了很多。”
關鍵詞:奉獻
鏡頭三:無數個周末都在醫院充實的度過
8月22日上午,正值周末,記者來到遂寧市中醫院針灸康復科,與想象中的冷清不一樣,在這里,沒有周末的閑暇,科室20多個醫護人員放著小跑,從一個治療室穿梭到另外一個治療室……
科主任陶春潮告訴記者,“從今年6月份起,為了順應患者的要求,科室醫護人員星期六上午全部到崗,正常上班。”這就意味著,醫生護士們要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最開始,新規一出,科室里不免有不理解、不愿意的聲音傳來,科主任陶春潮沒有責備他們,只是笑著說,“總有一天,你們會理解的!”結果只等了幾天,看到病人臉上滿意的笑容,科室的醫護人員真的沒有一個人再抱怨。
關鍵詞:堅守
鏡頭四:以醫院為家,拼命守護醫院的安全
不久前的一個晚上,遂寧市中醫院天峰街院區的保安小李正在醫院門口執勤,一個喝醉酒的年輕小伙子被幾個同樣喝了酒的朋友送到醫院,借著酒勁,他們在醫院門口大吵大鬧,手里還拿著一把小刀,場面很是混亂。為了不影響其他病人休息,小李毫不猶豫的上前,準備搶過小刀,沒想到,手被狠狠地劃開了一道口子,鮮血即刻涌了出來……
這并非個例,很多人都知道,遂寧市中醫院極少發生醫療故事,卻殊不知,這是中醫院的后勤部們——保衛科所有工作人員用汗水、鮮血和多少個無眠之夜換來的。和平路院區一名保安向記者介紹到,“我們每天晚上都是四個人值班,大門口一個,門診一個,樓上一個,還有一個班長,所有人都是通宵守候,眼睛都不會瞇一下。遇到特殊情況,如下暴雨,我們幾乎一個通宵都會忙著排除險情,只為了為患者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關鍵詞:忙碌
鏡頭五:任何時候都能找著專家看病
8月23日下午18:00,夏末的太陽快落山了,路上的行人們手提著菜籃,紛紛往家趕。而在遂寧市中醫院,記者看到,很多專家門診室卻還亮著燈,醫生們仍然耐心地為病人講解著病情。走廊上,隨處可見密密麻麻的路牌標識和種類齊全的健康宣傳冊。
據悉,在“視病人如親人,待病人如客人”核心理念指引下,醫院先后實行了通過預約掛號、開展便民門診、雙休日門診、節假日門診、錯峰門診、科主任每隔一周上一次周末門診……為患者就醫提供最大便利。
關鍵詞:貼心
鏡頭六:深夜醫生仍然耐心接診
夜深人靜,中醫院急診科的工作人員是否正常在崗?收費處是否有人上班?8月15日晚23:20分,記者來到這里進行了探訪。
正巧碰到了因為頭昏、惡心、想吐來掛急診的曾慶秀婆婆,醫生王金忠熱情接待了她和家屬。雖然已是深夜,但王醫生很負責任,詳細的詢問了婆婆現在的身體狀態。隨后,曾婆婆提出了要住院,王醫生立即熱情地為她聯系了針灸康復科住院部的醫生,為她安排好床位。家屬隨即為曾婆婆交了住院費,雖即將到凌晨,但收費處的工作人員也正常在崗。前后不到20分鐘時間,曾婆婆就睡在了舒服的病床上。為此,曾婆婆和家屬對中醫院的貼心服務表示由衷感謝和贊賞。
關鍵詞:魄力
鏡頭七:醫院“掌舵者”的大智慧
“如果沒有付諸行動,一切口號都蒼白無力。”這是中醫院黨委書記、院長李道丕率先垂范并反復給全院職工倡導的精神。他特別強調“服務”二字,“只有病人滿意了,醫院才會發展,員工才會幸福!”
2015年7月——8月,李院長做出了一個大膽舉措,邀請本報記者前去走訪中醫院的三個院區,詳細記錄病人、家屬和醫護人員對于醫院的不滿和建議,在大多數醫院都將自己的缺點藏著掖著的這個年代,李院長卻敢于直面問題,這在我市尚屬先例。
在記者近一個月的深入蹲點了解后,我們真切感受到了病人對于中醫院醫護人員技術過硬、各項便民措施落實較好、溫馨細致的人性化服務的滿意和感謝。當然,問題還是存在的,對于病人反應的“和平路院區環境陳舊、個別病房空調不制冷、個別醫護人員態度不好”等情況,李院長專門召開了半年總結大會,表示將積極采納病員提出的中肯意見并作出改善。
虛心聽取意見,并不只有這一次,記者了解到,每個月,醫院紀檢部門都會對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以此作為考核干部和臨床科室、職能部門的指標之一。
編后>>>>>>>>
“視病人如親人,待病人如客人”,這不是一句空口號!雖然我們記錄的,只是幾個普普通通的鏡頭,但不難看出,它的背后,是無數中醫院人沒日沒夜的堅持和堅守,它和著中醫院人的汗水流淌著,它穿梭在中醫院人手中不停下的筆中,它攜刻在中醫院人漸漸增多皺紋的額頭上……它,還將繼續引領著中醫院人的工作和生活!
寬敞的天鋒街院區新建門診住院綜合大樓門診大廳
全國名老中醫李恒明堅持上專科門診
窗口零距離服務
自助查詢系統
最美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