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傳動態
網站首頁 |
|
兩位西班牙女醫生漂洋過海來“取經”
發布時間:2019-06-24 來源:未知 閱讀量:0
朋自歐洲來:兩位西班牙女醫生漂洋過海來“取經”
“單獨做海扶會有并發癥嗎?”、“術區可能會有局部水腫、發熱等癥狀,但這些很快就會恢復。”、“海扶手術后會進行相關的血液指標檢查嗎?”、“我們會對患者的肝功、電解質等進行檢驗。”這是一次跨越語言的交流,同時還偶爾伴隨著點贊。6月20-21日,遂寧市中醫院海扶中心迎來了來自西班牙特拉薩大學醫院的的兩位客人——肝膽胰外科醫生Lilia Georgina、腫瘤科住院醫生Katy Meshoulam。她們此行主要是觀摩學習海扶技術、病例討論。
20日,Lilia Georgina和Katy Meshoulam在醫院黨委書記何元軍,院長何佳、副院長陶春潮等院領導及腫瘤科主任郭旭等陪同下參觀了醫院。兩人先后參觀了市中醫院名醫館、針灸康復科、高強度聚焦超聲(海扶)治療中心等。在針灸康復科治療室,何佳院長向兩位客人介紹了推拿、針灸等中醫傳統治療。何佳表示,其實海扶和針灸一樣,都是中國的原創技術,而海扶的“扶”,正是中醫“扶正祛邪”的“扶”,兩項技術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能為患者去除痛苦。
隨后,在海扶中心會客廳,何佳院長向兩位醫生介紹了海扶的發展歷史以及遂寧市中醫院海扶技術的開展情況。遂寧市中醫院自2006年率先引進海扶技術以來,治療量達到了2000多例,其中在惡性腫瘤方面表現突出,治療量達到750多例,同時還將疾病譜作了進一步拓展,開展了200余例的乳腺纖維瘤治療。
座談結束后,Lilia Georgina和Katy Meshoulam來到海扶中心治療室,開始為期兩天的觀摩學習。現場觀摩腫瘤科郭旭主任對一例肝癌患者的海扶治療,該患者為一名42歲的女性患者,確診為“膽管細胞型肝癌”,在非全麻下行高強度聚焦超聲消融治療。觀摩中,兩位醫生不時向郭旭主任提出治療方面的問題,就惡性腫瘤的海扶治療進行了深入交流和學習。通過這次手術觀摩,讓西班牙醫生對海扶治療惡性腫瘤表現出了由衷的佩服。術前檢查顯示,患者腫瘤大小為13公分大小,2.5小時后手術結束,通過超聲造影顯示:病灶區域已壞死,當天晚上患者便自行回家休息。術后第二天(術后20余小時),患者來復查時顯示術區腫瘤已經壞死。“非常高興能夠看到這個變化,真的是很不可思議,說明海扶是一種治療惡性腫瘤很好的新技術。”Katy Meshoulam拿著術前和術后對比圖說。今天,他們全程參與了一例轉移轉移性肝癌(結腸癌肝轉移)患者高強度聚焦超聲手術。郭旭主任對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肝臟腫瘤的手術技巧、特殊注意事項、應急情況處置等內容做了詳細講解。
“這兩天我們在中醫院跟著郭主任學了很多知識,用海扶技術治療原發性肝癌、轉移性肝癌、胰腺癌、轉移性骨腫瘤、腹腔和盆腔惡性腫瘤,以及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瘤、乳腺纖維瘤等疾病。”Katy Meshoulam說,此外,她們還到腫瘤科等科室進行了病例討論、查房等活動。(供稿:宣傳科)